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将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开放领域,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是继国务院2009年12月30日,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后,再次将目光停驻在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上。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就开始采取激励政策,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度,截至2010年3月,外商对华投资累计设立企业近6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连续17年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位。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外汇短缺,外资企业投资难度较大,会产生一些附加的制度性成本,故而,在那个历史阶段不得不为外资提供一定的‘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和商业环境。”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室毛日昇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有利于弥补我国资金不足,增加外汇储备。

但在这个阶段,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总量和规模、吸引更多的外资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比如,低价出让土地和减免租金、土地出让金返还,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经营条件良好、各项政策更为宽松的开发区、保税区只允许外资企业进入。

毛日昇评价道,“这种超国民待遇的外资政策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除了对经营不规范、假外资企业筛选的不够以外,最重要的是,造成了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严重不平等。”

“向外商让出部分市场,不仅减少了国内企业的盈利机会,而且用资源、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却是一些‘夕阳技术’。”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温晓红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借助外资直接投资成为世界级的制造大国时,却并没有靠“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资策略成为制造强国。

随后,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开始出现较大的波动,呈现出先是增速变缓、继而出现下降、最后增速恢复并加快的趋势。

“从全球整体来看,中国吸引外资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另外,这种波动,也表明我国吸引外资的导向正在发生变化,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这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整体思想不无关系。

毛日昇博士也表示,中国在吸引外资上政策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利用外资目标的变化。从过去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发展到利用外资带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再逐渐向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平衡发展的目标转变。

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10年1-3月,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11亿美元,同比下降10.3%;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06亿美元,同比增长25.4%。从比重来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同期全国总量的比重由2009年的56.9%下降至47.3%,而服务业由38.7%提高至45.2%。

“制造业使用外资金额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而服务业比重上升,正是外资投向受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影响的表现。”李佐军指出。

毛日昇则表示,此次公布的利用外资新规,加强了对“两高一资”领域的控制,鼓励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这表明,我国从过去的“全面引资”,向更有针对性的“选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