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防范金融风险,上海市金融党委书记、市金融办主任郑杨日前表示,上海金融办正在考虑加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牌子。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成立于2002年,是全国最早的地方金融办。“进入新的时代,加强地方金融监管,覆盖风险空白点,比较迫切。但同时,对于金融中心城市而言,金融办也要继续做好服务,这是根本。因此,金融办的牌子继续保留,同时考虑加挂一个牌子。”郑杨说。

上海此举非全国首例,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金融监管机构纷纷谋求转型,比如山东、深圳加挂地方金融监管局牌子,武汉、四川组建金融工作局,以及部分地区酝酿地方性的金融监管条例等。

2017年10月,深圳全市金融工作会议透露,决定在市金融办加挂地方金融监管局牌子,对当前相对分散的地方金融监管职能进行整合,进一步分离发展和监管职能,补齐监管短板,切实履行好对中央交由地方负责的各类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交易场所等进行监管和风险处置的职责。

另外,还有一些省市成立组建金融工作局。较早的是成立于2009年3月的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负责促进金融发展、金融服务和金融市场建设工作;2015年2月,武汉市金融办正式更名为武汉市金融工作局,在保留原市金融办职责的基础上,增加统筹、指导地方类金融组织和新兴业态发展的职责;2017年2月,四川省政府撤销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组建四川省金融工作局,在8个内设机构里,包括“地方准金融监管处”和“地方金融稳定处”。

201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

“我们会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同时增加一些上海特色。”郑杨说。

据悉,上海金融办将以司法改革试点为契机,会同本市司法部门、市人大、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共同推动有关立法的完善工作,推进相关法律、法规适时修订,推动设立上海金融法院,加大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一组数据可以体现上海金融市场的特征:2017年度交易总额达到1438万亿元以上,全国直接融资总额中的85%来自上海金融市场。目前,上海已有35万左右金融从业人员;在沪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537家,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占上海金融机构总数近30%;已累计开立了近7万个自由贸易账户,累计账户跨境收支总额69737.7亿元……

英国独立智库Z/Yen集团去年9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上海排名升至全球第6位,较上期提升了7位,充分体现了境外投资者对上海金融环境的肯定和信心。

郑杨表示,下一步,将不断提升上海金融制度环境软实力,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包括进一步放宽境外金融机构准入限制,继续吸引重点金融机构在沪发展,吸引金融央企设立上海总部,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