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这将对上海的经济转型带来怎样的推动?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又该如何在《规划》指导下发挥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汤志平。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向更明确了

汤志平表示,当前上海正处在发展转型关键时期,面临着经济发展动力转换、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综合功能提升、社会管理方式优化等诸多重大课题。其中很多都是长三角地区的共性问题,需要合力攻坚。《规划》的颁布和实施,将为上海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拓展更大战略空间,将为上海推行扩大内需战略赢得更多经济腹地,有利于增强上海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按《规划》明确的方向,长三角在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无疑都将进一步深入,上海在很多领域都可有所作为。例如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上海将加快改进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方式,引导人口在长三角地区合理有序流动。完善劳动力培训、资质认证、信息共享等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形成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探索实践养老保险关系、医疗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机制和异地结算办法。支持上海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对外共享。推动上海开放实训基地、工程中心、国家实验室等向长三角全方位开放。增强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能力。

做世界级城市群核心,目标更清晰了

《规划》明确了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地位,要求上海要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优化提升核心城市功能,为形成世界级城市群和提高长三角地区整体国际竞争力作出努力。

汤志平表示,上海要按照《规划》要求,充分依托长三角乃至全国更广阔的腹地优势,利用自身要素市场体系健全、高端功能性机构集聚的优势,加强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服务和辐射。尤其要加强与长三角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交流合作。上海将努力参与构建以沪宁和沪杭通道为主轴,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1-2小时交通圈”,放大长三角城市群的同城效应。将大力推进沪通、沪乍等铁路建设,使上海对外铁路通道形成“四个方向、七条干线”的总体格局;内河航道建设方面,将加快建设杭申线、长湖申线、平申线、大芦线等航道;公路网建设方面,2012年前后还将建成沪崇苏高速公路(G40),与苏浙两省的高速公路联系通道将达到9处、50车道。

上海自身转型升级,空间更大了

当前的上海本身,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从这个角度看《规划》,更能从中找到机会和动力。

《规划》明确,要将长三角打造成“现代服务业中心”,作为核心城市的上海,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分工高度细化的新趋势,以金融、航运、商贸、文化创意等为重点,推动服务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加速发展。汤志平提出,上海要加快“腾笼换鸟”,在转移低端制造业、集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中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支持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快对外投资步伐,逐步将生产制造环节向长三角、泛长三角、长江流域、中西部等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转移。依托长江三角洲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鼓励服务业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构建区域服务网络,在服务全国中拓展上海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服务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