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创新支持跨境电商税收机制

  落实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适用跨境电商退(免)税、免税政策的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可依据海关电子报关信息和相关凭证,按规定申请办理退(免)税和免税。探索实施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无纸化管理。在简化商品归类方式的基础上,研究跨境电商出口商品实行综合退税率政策。创新研究有利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的税收机制。

  (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利用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外贸发展、对外投资合作、服务业引导等专项资金,支持跨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训、开拓国际市场、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海外仓等项目。重点支持跨境电商示范企业发展和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建设。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优惠政策,小微企业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支持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跨境电商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与电商平台业务合作,根据跨境电商业务特点和要求,开展线上融资方式及担保方式创新,鼓励基于诚信的无抵押贷款方式推广。为跨境电商提供适合的信用保险服务。引导和推动各类创业创投资金支持跨境电商初创企业,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上市。

  (十一)加强创新研究和人才建设

  深入研究符合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和国际通用规则。鼓励相关企业、机构、院校合作成立跨境电商研究机构,为本市跨境电商工作创新提供理论研究和智力支持。促进跨境电商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建立行业诚信认证制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实现行业自律管理。通过扶持引导、业务对接、制定标准、评级评优等方式,提升行业创新水平,并推动国际间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合作。

  培育和集聚跨境电商人才。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教育机构合作办学。鼓励高等院校开设跨境电商专业课程,各类培训机构增加跨境电商技能培训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创业人才落户上海,支持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使跨境电商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渠道。

  (十二)优化市场环境和统计监测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估机制。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推进以机构代码和商品编码为基础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探索建立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的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实现部门间、区域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

  引导跨境电商主体规范经营行为,承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作用,指导企业建立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加强国际间解决消费纠纷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加大执法监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跨境电子商务中出现的各种违法侵权行为。

  完善外贸统计方式,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各监管部门系统,将跨境电商经营主体、贸易量、商品信息、结汇、退税等纳入统计,单列跨境电商贸易统计专项。

  四、工作要求

  各部门要以创新精神和务实态度,围绕解决影响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难题和制约因素,抓紧制定可操作管用、能落实落地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

  市跨境电商工作领导小组要积极发挥跨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工作要点;积极推进落实,及时总结评估;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和法制环境,促进本市跨境电商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