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推动融合协同共享发展。支持双创示范基地之间建立协同机制,开展合作交流,共同完善政策环境,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建创新创业支撑平台。支持双创示范基地“走出去”,与相关国家、地区开展合作交流。实施院所创新创业共享行动,支持科研院所创新创业,开放科研设施和资源,推动科技成果实现共享和转化,促进创业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实施企业创新创业协同行动,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向各类主体开放技术、开发、营销、推广等资源,推动开展内部创新创业,打造与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十二)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办好全国“双创”活动周,展现各行业、各区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丰硕成果。办好“创响中国”系列活动,开展双创示范基地政策行、导师行、科技行、投资行、宣传行等活动。实施社团创新创业融合行动,推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案例,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各类科技人员投身创新创业大潮。继续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推动创新创业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面向双创示范基地企业等创新主体加强政策培训解读,建立双创示范基地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督查机制,帮助企业更好享受优惠政策。
同时,不断增加创新创业政策供给。结合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加快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的政策文件,在改革政府管理方式、转化创新成果、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完善人才流动激励机制等方面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并与现有政策统筹协调、各有侧重,形成更大的政策合力。
三、步骤安排
2017年7月底前,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结合自身特点,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重点。有关部门和地方论证、完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2017年年底前,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按照工作方案,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加快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8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对首批和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开展督促检查和第三方评估。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认真抓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双创示范基地所在地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组织体系,把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和载体,认真抓好落实;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保证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进一步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指导,建立地方政府、部门政策协调联动机制,为高校、科研院所、各类企业等提供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人才引进、公共服务等保障条件,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的新局面。
附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92个)
国务院办公厅
2017年6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92个)
一、区域示范基地(45个)
北京市顺义区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河北省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学府产业园区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辽宁省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辽宁省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吉林长春新区
黑龙江哈尔滨新区
上海市徐汇区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
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浙江省嘉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安徽省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福建省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
江西赣江新区
山东省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
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河南省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河南省鹿邑县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
湖北省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
湖南省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广东省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广东省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海南省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重庆市永川区
四川天府新区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
贵州省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
云南省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柳梧新区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
青海省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二、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26个)
北京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三、企业示范基地(21个)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长春国信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万向集团公司
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迪尚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
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